“这是iPhone历史上最薄的机型,也是未来手机设计的全新方向。”苹果公司CEO蒂姆·库克在抖音平台的Apple Store直播间里宣布,国行版iPhone Air将于10月22日正式在中国大陆销售。
这款引爆科技圈的热门产品原计划9月上市,却因一个关键原因不得不延期——eSIM支持问题。
现在,随着工信部一纸批复,中国eSIM时代正式拉开帷幕。10月13日,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、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均获得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批复,中国通信产业迎来无卡化转型的关键时刻。
01 政策破冰:eSIM手机终获“准生证”
eSIM手机业务在中国市场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与准备。2023年7月,三大运营商曾以“业务维护升级”为由暂停eSIM业务办理,当时业内人士透露安全风险是主要原因。
近一年的等待后,政策大门终于敞开。
2025年10月13日,工信部正式批复三大运营商开展eSIM手机商用试验,eSIM技术从智能穿戴和物联网领域正式扩展到了手机端。
中国电信在获得批复当天就宣布,eSIM手机业务在国内31个省市正式上市销售。
中国联通则早在9月初就已率先获得eSIM手机业务批复,成为三大运营商中的先行者。
而中国移动也在10月13日获得批复,完成了eSIM手机业务布局的最后一块拼图。

02 苹果的胆识:全球统一取消实体卡槽
在eSIM政策破冰前,苹果公司已经做出了大胆决策。今年9月10日发布的iPhone Air成为苹果首款在全球范围内统一取消实体SIM卡槽的iPhone。
iPhone Air的厚度仅有5.6毫米,是迄今为止最薄的iPhone,这一极致轻薄的设计部分归功于移除实体SIM卡槽后节省的空间。
苹果在发布会上阐释了这一决定的逻辑:“相比有数十年历史的塑料实体卡,eSIM用起来更方便,安全性更高,更节省iPhone内部的宝贵空间”。
苹果从iPhone 14系列开始,就在美国全面取消了实体SIM卡,仅支持eSIM。但在非美国区域,大部分地区的iPhone依旧保持了实体卡槽。
而iPhone Air标志着苹果首次在全球统一搭载eSIM,包括中国市场。
03 运营商eSIM布局:从终端到生态的全面竞赛
随着eSIM政策的放开,三大运营商迅速展开了市场布局,各具特色的推广策略也反映出他们对eSIM业务的不同理解。
中国联通作为eSIM业务领域的先行者,已建成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eSIM管理平台,累计适配75款终端。
截至发稿时,中国联通eSIM预约人数已近7万人。
中国移动则更注重规则细化与产业生态布局。其预约页面详细规定了安全与办理规则,并已完成系统优化与资源储备。
更为重要的是,中国移动旗下中移物联网采购了7000万颗eSIM晶圆,为规模化商用奠定了基础。
中国电信选择了稳健推进的路径。在商用试验期间暂不开放线上方式办理eSIM手机业务,用户需持eSIM手机到中国电信的各省线下营业厅门店办理开通。
04 不只是苹果:eSIM手机生态悄然成型
随着eSIM政策的放开,各大手机厂商也纷纷加速布局。事实上,eSIM技术并非刚刚出现,它在智能手表、物联网领域已有多年应用历史。
eSIM全称Embedded-SIM,即嵌入式SIM,不同于需要插拔的传统SIM卡,eSIM直接嵌入终端中,大大减少了卡片占用设备上的空间。
在手机领域,苹果并非唯一看好eSIM的厂商。其他手机厂商也在积极布局eSIM功能。
小米今年3月在海外市场推出首款支持eSIM的小米15 Ultra,OPPO也表示预计今年年底会有首批支持eSIM的手机上市。
此前,市场曾传闻华为新款三折叠手机有望成为国内首款商用eSIM的智能手机。
但9月4日华为正式发布的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仍保留了物理SIM卡槽,显示出各厂商对eSIM商用步伐的不同判断。
05 eSIM的真正优势:用户与运营商的双赢
eSIM的普及将为用户和运营商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。对用户而言,eSIM最直观的优点是使用便捷性和灵活性的大幅提升。
eSIM用户可享受“免插卡激活、跨设备无缝协同、全球无缝漫游”的便捷体验,不再需要寻找卡针或担心丢失微小尺寸的SIM卡。
同时,eSIM技术支持通过无线远程下载方式进行更新,用户切换运营商时无需前往实体店获取新SIM卡。
对运营商而言,eSIM降低了SIM卡的生产、物流和分销成本。
同时,eSIM技术也为运营商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了可能,例如针对不同设备形态定制个性化套餐,实现更精细化的用户运营。
eSIM技术还可显著提高设备安全性。与传统SIM卡相比,eSIM更难被非法取出或复制,有效降低了号码被盗用的风险。
06 前瞻eSIM未来:市场潜力与挑战并存
eSIM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,但仍面临一些挑战。市场研究机构GSMA预测,2025年年底全球将约有10亿eSIM智能手机连接,2030年将增长至69亿,占智能手机连接总数四分之三。
这一数据表明,eSIM技术将在未来几年内呈现爆发式增长。
然而,eSIM手机的普及仍面临一些挑战。对年长用户或不熟悉新技术的消费者来说,从实体SIM卡到eSIM的转变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。
同时,eSIM的线上激活流程也需要进一步简化,以保障各年龄段用户都能轻松完成。
政策监管和运营商的态度,将影响eSIM技术在手机终端的落地速度。
但随着工信部批复三大运营商开展eSIM手机商用试验,政策层面已释放出积极信号。
结尾
eSIM技术的推广将是一场跨行业、跨生态的协同进化。随着iPhone Air在中国市场的正式发售,以及更多eSIM手机的陆续上市,中国消费者将率先体验到无卡化通信带来的种种便利。
可以预见,在不久的将来,当我们回顾实体SIM卡时代,会像现在回忆大哥大一样,感慨技术迭代的飞速变迁。
eSIM带来的不仅是SIM卡的形态变化,更是通信行业服务模式、终端形态乃至生态格局的全方位变革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