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多久没主动点开过QQ了?上周整理手机内存时,我翻到2013年的QQ聊天记录——“今晚老地方奶茶店见”“数学作业最后一题你会不?”,对话框头像还是当年流行的非主流闪图。突然想起,上一次认真研究QQ等级规则,还是初中为了升级太阳月亮星星,每天定闹钟挂机的日子。谁能想到,12年后,“挂QQ”这件事居然要出“终极玩家”了?
182万活跃天数是啥概念?
最近刷到个热搜:“QQ首个满级用户将诞生”。点进去一看,用户昵称叫“爱芥末”,山东青岛人,当前等级255级(3皇冠+3太阳+3月亮+3星星),就差1颗星星就能撞线256级满级。
重点来了:他的活跃天数超过182万天。什么叫“活跃天数”?就是账号每天至少登录一次就算1天。换算成普通人连续登录的话——得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挂QQ,挂到现在。
我查了下,普通用户升级有多慢:不开会员的话,每天挂12小时,大概1个月涨0.1级;就算开会员加速,每天挂满时长,1个月也就0.3级。而“爱芥末”呢?从2006年注册到现在,日均在线15小时以上,还叠加了会员、超级QQ等加速服务,现在每天能涨0.2级——也就是说,他冲满级的速度,是普通用户的6倍。

对比下数据更直观:
用户类型 | 日均在线时长 | 升级速度(每月) | 达到255级所需时间 |
---|---|---|---|
普通用户 | 2小时 | 0.1级 | 约213年 |
QQ会员(基础加速) | 8小时 | 0.3级 | 约71年 |
“爱芥末” | 15小时+会员加速 | 0.2级(冲刺期) | 18年(2006-2024) |
(注:数据根据QQ等级规则推算,实际以官方为准)
他把青春焊在QQ里
看到“日均15小时在线”,我第一反应:“这哥们儿不用上班不用睡觉?”翻了翻“爱芥末”的社交动态(当然,他本人很低调,公开信息不多),发现他的“在线日常”其实挺有时代感:学生时代用QQ和同学聊QQ堂、偷菜;工作后用QQ邮箱传文件、用QQ会议开会;现在偶尔还去QQ空间刷老同学的动态——他的QQ不是“僵尸号”,而是活成了一个“数字日记本”。
有个细节特戳人:他接受采访时说,“以前上学,QQ等级是和同学炫耀的资本;现在工作了,反而成了和00后同事聊天的共同话题——‘你知道吗?我这等级比你工龄都长’。”
这话让我想起自己的QQ空间:2010年写的“中考加油”日志还在,2015年和初恋的分手留言没删,连2020年疫情居家时发的“今天做了凉皮超成功”都有点赞。QQ像个时光胶囊,而“爱芥末”是最执着的“守胶囊人”。
给青春个交代
有人问:“花十几年冲QQ等级,图啥?”
爱芥末”在采访里笑:“一开始确实是为了‘第一’,后来发现,等级数字背后的东西更珍贵——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天,我和爸妈在QQ视频看开幕式;2013年奶奶去世前,我在QQ上给她发了段语音唱《鲁冰花》;2020年疫情最严的时候,全靠QQ群和小区邻居拼团买菜……这些瞬间,都存在QQ里。”
其实QQ等级系统刚推出时,很多人吐槽“无聊”“浪费时间”。但现在回头看,它更像个“数字勋章”:记录着你什么时候开始用QQ,什么时候有了第一个网友,什么时候从“非主流”变成“打工人”。就像“爱芥末”说的:“等级是虚的,但里面的故事是真的。”
还有人挂QQ吗?
说个扎心的:我身边00后朋友,手机里QQ还在,但打开频率可能不如微信;95后大多把QQ当“文件传输器”;像“爱芥末”这样把QQ当“第二生活空间”的,真的不多了。
但奇怪的是,QQ的生命力反而越来越强。2024年QQ音乐还在更新歌单功能,QQ空间的“回忆相册”成了中老年用户的“网红打卡地”,甚至00后又开始玩起了QQ秀“古早皮肤”。
或许就像“爱芥末”冲满级的坚持一样:QQ从来不是靠某个功能活着的,而是靠无数个“我”的故事活着。
结尾
你手机里还留着QQ吗?是像我一样,偶尔进去看看当年的傻气动态?还是像“爱芥末”一样,把它当成了“数字时光机”?如果有机会,你会想去看看“爱芥末”的QQ空间吗?说不定能在他的留言板里,找到和自己青春重叠的痕迹。
毕竟,有些故事,只有QQ说得明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