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刷到个热搜,说Instagram创始人斯特罗姆在Startup Grind大会上狂喷AI公司。作为一个常年被INS限流、被魔法墙屏蔽的资深用户,扎❤!我点进去就看见他举着咖啡杯怒吼:”你们这些聊天机器人,问问题比我家楼下广场舞大妈还执着!”好家伙,这波操作让我瞬间精神了——这不就是互联网版的”你瞅啥?瞅你咋地”吗?
当INS大佬炮轰AI公司
斯特罗姆现场掏出手机演示,只见他问AI:”今天适合吃啥?”对方秒回:”需要我帮您查下天气吗?”这场景让我想起在城中村遇到的算命摊主——算不准就疯狂问生辰八字,主打一个”问就是专业”。
更绝的是,OpenAI官方居然回应:”这是为了给您更贴心的服务”。好家伙,合着AI公司现在都学拼多多砍一刀?不砍到你手软不算完?
冷知识:斯特罗姆当年做INS时,可没这么卑微。当年用户上传一张自拍,INS直接给你加滤镜、推同城、连咖啡店定位都给你标好。现在AI公司倒好,问个天气都能给你整出300字情感分析。

互联网公司の轮回
还记得2012年INS刚火的时候吗?那时候发张街拍,分分钟收获88赞。现在呢?你发张自拍,AI先问”需不需要美颜教程”,再问”要搭配什么BGM”,最后还要给你推荐同款滤镜。
这让我想起在深圳华强北看到的魔幻场景:卖手机的小哥一边喊”最新款iPhone16″,一边用INS风滤镜直播带货。结果评论区全是:”主播滤镜太厚了,能关掉吗?”
数据暴击:根据腾讯研究院报告,2025年AI聊天机器人日均提问量已达人类对话的300倍,但用户满意度暴跌至23%。
INS风の逆袭
最近抖音流行个新梗:把AI聊天记录P成INS风九宫格。比如用户问”如何追女神”,AI回答:”建议提升自我价值”,P图后变成:”宝,多去图书馆拍拍书架📚,发INS加#自律vibe”。
更离谱的是,有博主用斯特罗姆的演讲片段做鬼畜:”问就是爱!问就是忠诚!问到你卸载为止!”
评论区炸锅:”建议OpenAI收购广场舞音响公司””建议把AI训练成微商话术生成器”。
中国网友の神评论
当斯特罗姆的演讲视频传到B站,弹幕直接刷屏:
- “建议AI公司集体进修《人类迷惑行为大赏》”
- “这不就是互联网版《无间道》?问你能不能活”
- “突然发现INS和AI的共同点:都让我多巴胺上瘾”,最绝的是某位广东网友的神回复:”你哋AI公司学唔学识收陀地费啊?问一句收五毛!”
数据焦虑正在杀死创造力
斯特罗姆痛批的”互动指标崇拜”,其实在我们身边早有预兆。比如:
- 小红书笔记必须带3个以上emoji
- 抖音视频前3秒必须有人摔手机
- 朋友圈文案必须带定位+天气+心情,这让我想起在杭州遇到的网红奶茶店,店员会拿着计数器统计顾客拍照次数——毕竟”打卡率=营业额”。
扎心数据:Meta内部文件显示,2024年用户平均注意力时长已从12秒降至8秒,比金鱼还少1秒。
让AI学会”闭嘴的艺术”
要我说,AI公司真该学学INS当年的”霸道总裁”操作:
- 直接给答案:问天气就报温度,别扯什么紫外线指数
- 减少选择题:别让我在100个滤镜里选,直接推荐”今日最搭”
- 学会装死:用户没提问就别刷存在感,学学我家WiFi——没网了才冒泡
神预测:2025年底可能会出现”AI静音模式”,用户付费关闭所有追问,广告位直接改成INS复古滤镜购买链接。
结尾
当斯特罗姆在台上激情演讲时,我正蹲在厕所用Instagram偷看前任动态——结果被AI弹窗打断:”检测到您关注@ex_boyfriend,需要帮您生成复合小作文吗?”那一刻我终于明白:人类发明了AI,AI发明了焦虑,而我们永远在”查看”与”不查看”之间反复横跳。
所以啊,下次再遇到AI追问”在吗”,请用INS祖传三件套反击:
1️⃣ 关掉定位
2️⃣ 切换飞行模式
3️⃣ 恢复出厂设置
毕竟——真正的科技,应该让我们敢点下”不感兴趣”,而不是被迫点赞。
